被世人尊稱為「音樂之父」的約翰‧塞巴斯倩‧巴哈(Joh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在其一生中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優雅樂章。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除了許多長篇巨構的樂曲之外,也有為數頗豐的迷人小品曲。這些小曲有許多是他為了教導其子女、學生們而寫的,故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之豐富,自不在話下。但這些小曲並不只是單純的練習曲;它們同時也都是很優秀的藝術作品。每首曲子雖然簡短,卻首首曲調優美而富節奏性。藉由彈奏這些「巧妙地取用手指練習」的小品曲,學生們不僅可按步就班地習得各種必要的手指技巧,更能培養出欣賞真正的好音樂之卓越品味。
十九世紀末年,英國的著名音樂教育家——華德‧卡羅爾(Walter Carroll),由於深深體認到巴哈作品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也為了方便每位音樂教師皆能利用巴哈的小品曲來指導學生。乃從巴哈作品中挑出很簡單又具有真正教育價值的小曲子,將之集結成冊,稱為「巴哈初步鋼琴曲集」(First Lessons in Bach)。曲集中共有十六首小曲。除了第六、七、八、十一、十二和十五首是選自其它作品外,其餘的作品皆選自巴哈送給第二任妻子安娜‧瑪格達麗娜的「安娜‧瑪格達麗娜‧巴哈鋼琴小曲集」(Notenbüchlein für Anna Magdalena Bach)。為了使大家暸解各曲的教育價值,卡羅爾周到地在每首曲子之前,用淺顯的數個字將各曲之價值點明。由於此一曲集推出後獲得極大的成功,卡羅爾又再選集十二首程度較高的曲子,以「巴哈初步鋼琴曲集下冊」的形式推出。下冊的曲目程度是為了使學生在彈完「巴哈初步鋼琴曲集上冊」後,能順利地銜接上巴哈小賦格曲或二聲部創意曲而編選的。卡羅爾深信,經由規律而有系統地學習「巴哈初步鋼琴曲集」,定能喚起學生對巴哈音樂的興趣,以及對真正有品味的音樂之渴望。而這也正是發展鋼琴彈奏技巧及感情表現,最快、最好的不二法門。
波蘭舞曲(Polonaise)波蘭舞曲是波蘭的民族舞曲,它具有莊嚴而歡樂的氣氛。其主要特色有下列三點:(一)是中等速度的三拍子曲;(二)曲子都是從強拍開始;(三)拍子中經常含有短促而重複的節奏主題。波蘭舞曲的早期歷史及起源很模糊,僅知它大約源起於十六世紀末期。而最早為人所知,具有上列三個特徵的波蘭舞曲是J. S. 巴哈所寫的波蘭舞曲(法國組曲第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