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鋼琴教材 How to?

 店長 依庭

 

睽違兩年,我又再次來到擁有熱情陽光的高雄中山大學,參與鋼琴教材講座。

非常感謝鋼琴教材教法的顏竹君教授邀請,讓我有機會第一線與「未來的鋼琴老師們」見面,一起聊聊教學、聊聊教材。

「這兩年間,有非常多新教材問世,所以你們今天聽到的內容,絕對會和兩年前截然不同。」

其實,這句話當下是我臨場的分享。但當我拿出這些「全新教材」時,竹君老師便立刻開始與我討論它們的特色,也讓我突然意識到——沒錯,這些教材真的非常新,有些甚至是去年才出版的!


關於教材的分享經驗

 

上一次講座,我寄了一整箱樂譜到中山大學,讓學生們自由翻閱、討論。但我發現,因為大家對這些「新教材」太過陌生,導致講座結束後,學生們似乎「消化不良」。

這次我調整了講座內容,將架構簡化為三個部分:

  1. 音樂教學的永續發展開場

  2. 認識系統教材

  3. How to 教學時間

對我而言,若能從「系統教材」切入,是幫助老師們建立教材概念非常好的起點。


什麼是系統教材?為什麼重要?

 

若我們把系統教材拆解來看,它通常包含:

  • 教本:掌握每次的教學進度

  • 技巧:手指暖身與特定技巧練習

  • 樂理:透過遊戲、寫作、手作等方式建立基礎樂理知識

  • 表演:教本的延伸應用,練習更完整、更長的曲目

(請見下圖)

 

這四個面向,構成了一堂鋼琴課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元素。對於剛起步的新手老師來說,我會建議可以先完整使用一套四本的系統教材作為教學起點,讓教學流程更有依循,不會手忙腳亂。

等到逐漸熟悉後,老師們便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始加入併用教材,做更靈活的搭配與延伸。(請見下圖)

 

 

 


樂譜的世界,永遠在擴展

 

樂譜與教材的世界實在太大,而且仍在不斷更新。隨著時代的改變,教學理念、方法與工具也持續演進。

「島嶼樂集」的存在,就是希望讓大家能夠與時俱進,接觸來自世界各地最新的教材與樂譜。世界真的很大,不應該只停留在台灣既有的教材系統裡。

身為現代的鋼琴(音樂)老師,我們應該具備開放、多元的眼界,讓學生們也能一同走進更廣闊的音樂世界。

我們常說,學生像是一張白紙。老師的角色,就在於帶領他們用各種方式、各種色彩,描繪出屬於自己的音樂旅程。

 


為什麼教材不斷推陳出新?因為「需要」!

 

即使古典音樂歷史悠久,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每個時代都有它對教育的獨特回應與產物。不能因為我們教的是古典音樂,就忽略現代教材的價值。

現代教材與作品不僅是當代教育的象徵,更反映了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心理特質。

也希望大家能關注音樂出版產業的發展。唯有我們的重視,這個產業才有機會在台灣穩定成長、持續創新。

 


永續教學的夢,不再遙遠

 

當然,招生永遠是重要的一環。但如果老師們願意多一點心力放在「如何用教材」、「如何挑教材」上,我相信你會發現——這會大大提升教學成果,也會回到你身上:學生學得好、比賽表現佳、招生更順利。

一切從選對教材開始,而永續的音樂教學之夢,也會隨之成為可實現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