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我想學鋼琴」

掌握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讓你學琴之路不卡住

「天時」篇-在對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島嶼專欄|小羊老師 (藝起Piazoo 品牌創辦人)

 

「媽媽 (爸爸),我想學鋼琴」

 

聽到孩子說這句話後,你的下一個動作是?

 

打開Google,開始搜尋附近的音樂教室?

打開Line,開始詢問親朋好友是否有推薦的老師?

打開Chat GPT,輸入「孩子學琴需要注意什麼事」?

 

不論你是否使用App、不論是使用哪種App,

其實,我們首先要感受的是孩子想學習樂器的那種「興奮感」,這是非常寶貴、令人激賞的!

 

感性過後,我們回過頭想想理性的層面,

 

以下我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綜合那些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分享當你聽到孩子想學樂器時/當你準備為孩子安排樂器課時,你或許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 

 

「天時」,可想成「學琴的時間」

 

在這裡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來討論:

1️⃣孩子年齡是否已經適合學習樂器?

2️⃣孩子是否有時間可以學習與練習?

 
 
學樂器不等於學音樂
 

學習樂器包含的不僅僅是演奏,更多的是認知與感受。而當你要進入演奏時,肌肉的發展、理解力的狀態、感受力的啟動......,都會關乎孩子學習的進度。因此,可以藉由專業的老師來評估孩子是否已經適合學習樂器,倘若孩子對於上述的這些還沒啟動,那是否有其他音樂啟蒙、音樂律動的相關課程能讓孩子先接觸呢?

 

在對的時間選擇對的音樂課程,為孩子挑選合適的樂器

 

學習樂器和學習音樂是很不一樣的! 學習音樂包含的是認識音樂、想像和活用音樂。或許先讓孩子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開啟對音樂的好感覺,在「對的時間」再開啟「合適的樂器」學習,才能讓學習效果更加倍喔!

 

 

規律穩定的上課,正確健康的練習的重要性

 

除了選擇課程與樂器,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開心學習、享受學習。而開心的根源除了課程富有啟發性、多元性、趣味性等因素,更重要的是來自於「成就感」孩子希望獲得「我會了!」、「能彈奏我喜歡歌曲」的成就感,而這樣的成就感則建立在規律穩定且健康正確的練習之下。因此若孩子的才藝課程已經相當豐富、假日又經常會參加許多課外活動,估計可能會有「一日捕魚三天曬網」或「經常性請假」的情況發生, 那是否要踏入學習樂器之路,就可以再三思一下囉!

 

 

講到這裡,我們才分享完第一點「天時」,是否已經讓你覺得有些卻步了呢?

 

其實也沒有這麼恐怖,藉由孩子想學樂器的興奮感,一起坐下來和孩子聊聊,

 

或許會讓這條音樂學習之路,更有計畫性,能走得更加長久喔!

 

地利與人和,就讓我們放到下一次吧!

 

 

瞭解更多關於學琴的時間點,

歡迎聆聽作者小羊老師Podcast 藝起黑白講#019|媽媽我想學鋼琴-1 時間篇

收聽連結:https://reurl.cc/xaA49N

 

 

關於作者|小羊老師 (藝起Piazoo創辦人)

 

「我是熱愛推廣音樂啟蒙教育、開發設計音樂教具教材的小羊老師」

「順應自然的成長‧緩慢深刻的教學」

「讓音樂,使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用專業,創造更美好的學習環境。」

 

  •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碩士,致力於深耕幼兒音樂啟蒙教育、音樂班專業升學至熟齡音樂藝術推廣與跨領域音樂藝術創意課程設計。

 

  • 在學期間由於接觸藝術、舞蹈、劇場與多媒體音樂等跨領域結合創作,並修習教育學程與參與出版社之音樂教材編輯工作,進而開啟對於各項音樂教育工作的興趣與熱忱。

 

  • 畢業後除嘗試跨領域編曲、創作外,更全心投入於音樂教材開發、音樂師資培訓課程設計與兒童音樂空間營運,希望透過教材與教法的翻轉重燃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共學分享的音樂平台使音樂教師能在教學上有更多的資源交流,讓台灣的音樂教育環境更專業美好。

 

  • 近年更涉略產業與學術的合作,致力將新課綱中所強調的「素養式教育」概念深耕傳遞,開發一系列專為音樂啟蒙教學的教具與教材,現為台灣音樂教具品牌─Piazoo創辦人。